写在前面
你好,我是思考问题的熊,本内容是参加会员计划读者的专属内容,感谢你通过会员计划支持我持续创作。展信佳~
本期内容:
作为生物标志物系列开篇内容,考虑订阅读者专业背景各异,我思来想去还是感觉有必要做一个提纲挈领的整体介绍。它既可以作为这个系列内容的说明,也可以作为你今后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方法参考。
在本期内容中,你将会看到:
- 生物标志物的简单介绍
- 了解生物标志物的六个不同维度
- 哪些生物标志物值得关注
- 具体学习生物标志物的五个层面
- 推荐三个生物标志物学习资源
下期预告:
在未来2个月时间里,我们会在穿插部分其它话题的基础上,按照本文介绍,密集更新四到六期生物标志物系列内容。
生物标志物简介
所谓肿瘤生物标志物,广泛的说,可以指癌细胞或体内其他细胞对癌症或某些良性肿瘤疾病作出反应时产生的任何物质。这些物质提供了有关癌症的信息,如侵袭性强弱,对何种治疗有反应,或是否对治疗有反应等等。
传统上,肿瘤标记物是指由癌细胞产生的含量高于正常细胞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在一些癌症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肿瘤或其他组织/体液中都可以发现这些物质。
除了大量蛋白标志物外,越来越多的基因组标志物(如基因突变、肿瘤基因表达模式、肿瘤DNA非遗传变化)被发现存在于肿瘤本身和体液的肿瘤碎片中。
生物标记物是可以在血液、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测量到的任何分子。 基于检测的来源不同,目前我们通常将肿瘤生物标志物分为两大类:循环肿瘤标志物(circulating tumor markers)和肿瘤组织标志物(tumor tissue markers)。
前者循环肿瘤标志物可以在某些癌症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如胸腹水和脑脊液)中找到;而后者肿瘤组织标记物存在于实际肿瘤中,通常来自于活检切除的样本。
NIH 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列举了目前 常见的一些肿瘤标志物,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
了解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维度
如果你想了解生物标志物,不妨尝试如下几个维度进行思考。
从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作用来说,可以考虑是用来进行早筛还是用于诊断还是用来指导治疗,所谓指导治疗又包括了指导患者进行何种治疗(比如是否应该进行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疾病进展或治疗效果如何(比如MRD和ctDNA)以及何时应该停止/更换治疗(比如监控耐药)。
从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还有一类分类方法是所谓的预后标志物(prognostic biomarker)和预测标志物(predictive biomarker)。关于这两类的区分,你大体可以理解为预后标志物是能够独立地预测癌症结局(复发,进展或死亡),与其接受的治疗无关,而如果某种治疗的效果在生物标记物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不同,那么它就可以称之为预测标志物。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生物标志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蛋白质组、细胞和形态,以及易患疾病或指示疾病发生的遗传风险因素。
单就基因组层面的改变而言,我们借助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又可以继续进行分类。小到某个基因某个具体碱基突变带来的氨基酸改变(比如BRAF V600E),到某个基因本身的缺失或者扩增(比如MET扩增),到某个染色体片段(cytoband)的变异,再到肿瘤细胞整体的基因组不稳定性,都可能是我们关注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