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你好,我是思考问题的熊,展信佳~
今后你可以通过邮件通讯的题目判断内容属性:带有「plus」字样的通讯会员计划读者将可以阅读完整内容,订阅免费邮件通讯的读者可以试读部分内容。
如果你对本文内容感兴趣或者愿意支持这份邮件通讯持续更新,欢迎加入会员计划查看所有专属内容,并进入会员计划读者群随时交流。
本期内容涉及如下三个话题:
- 用什么心态去对待这份会员计划通讯
- 会员计划未来会涉及哪些具体主题和内容(aka 我的行业新人学习思路分享)
- 如何让这份内容发挥更大价值
下期预告:
年关将至,各种各样的总结都要来了。12月剩余的熊言熊语邮件通讯会陆续推送一些本年度的肿瘤精准治疗相关回顾。
下期,我们将从OncoKB更新和FDA新药审批的视角回顾2022年肿瘤精准治疗。
用什么心态对待这份会员计划
在 上一期常规推送 中,我提到:
我能呈现的,就是一个身处行业且对这个领域还抱有巨大好奇心的人,在了解什么和学习什么,以及是如何了解和学习的。
所以想先说说我和你或许可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份专属内容。
在硕博6年从事生物信息相关学习和研究后,进入生物医药行业从事肿瘤NGS相关工作过去了一年半时间。虽然我尽可能地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因此,于我而言,一方面会把这个会员计划作为继续完善知识体系的契机,另一方面希望可以认识更多朋友并找到未来自己会更感兴趣的专注研究方向。
通过对目前接近一半参与会员计划读者的调研,其中大多数是正处在硕博阶段的同学,小部分是入职1-3年的行业从业者,还有些是各细分行业比我资深很多的大佬(今后会把他们一一介绍给你)。
因此,于你而言,也许可以把这份会员计划内容看作围观我学习过程的渠道和发掘自己感兴趣内容的窗口。如果刚好我写到了你深耕的领域,更希望它是你我进一步交流讨论的机会。
两个重要问题解答
- 会员计划的内容我是否会在其它渠道发布? 目前的规划中,发布在会员通讯计划中的文章70%将不会在其它公开平台全文发布,但可能会以精简版或者非完整版的形式出现微信公众号和个人博客中;30%的文章会在至少一个月后通过其它平台发布。会员计划的重要作用是和愿意支持相信我的你,建立更深入的连接,而非给知识和内容竖起一道高墙。
- 会员计划的内容你是否可以转发给他人? 我非常支持你把某期感觉对别人也有帮助的内容,通过邮件转发形式赠送给自己在意的朋友;也欢迎你把熊言熊语邮件通讯分享给自己的同学同事订阅。但是,若把会员计划内容自行在其它平台无差别地公开「搬运」,我也保留追究权力。
会员专属内容具体更新计划
关于写作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写作这件事,短期靠冲动,中期靠回报,长期看水平。
想长期坚持一定需要有一些更具体的计划。回顾会员计划调查问卷内容后,未来一年的更新内容将计划主要围绕如下5个模块:
- 通过NCCN指南了解各癌种
- 基于细分主题的文献整合解读
- 国内外肿瘤精准治疗头部公司及产品梳理
- 国内外肿瘤精准治疗知名机构/医院/PI梳理
- 我的个人学习方法和工具介绍
通过NCCN指南了解各癌种
对于医生来说,NCCN、ESMO 和 CSCO 这类官方临床诊疗指南是行医看病的重要参考;对于学习或者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指南是搭建基础知识框架的阅读手册。
我做项目的时候都习惯翻翻最新的临床指南。从中可以快速了解关心的临床问题,实际临床应用场景中的进展需求。顺着指南引用的临床研究和参考文献,还能进一步对相关内容有基础了解。
因此,我将通过NCCN指南和你一起学习各癌种的临床诊疗现状,更多的指南学习方法和思路会在后续通讯中和你交流。
基于细分主题的文献整合解读
关注和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是我目前的工作所需,更是浓厚的个人兴趣。只要进入医学相关的领域,我们的持续学习必不可少,比如每年各大会上都少不了所谓的「继续教育」专场。
从我个人的体验说,如果对于一个细分话题(如某个重要基因或者生物标志物)仔细阅读学习10篇左右的高分/经典论文,做好横向和纵向类比,就可以形成对这个细分话题的基础认知。
因此,我将通过每次3-5篇文献整合解读的方式和你一起学习以下主要四个方面的细分主题:
- 重要癌症驱动基因的研究进展
- 重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重要临床药物的临床实验进展
- 重要肿瘤生物学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
驱动基因会关注不同癌种特异性强的基因,比如肺癌 EGFR;也会关注不限癌种应用的(Tissue-Agnostic)基因,如RET。
生物标志物,我们会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基因突变到基因集再到基因组特征)展开,其中基因组特征包括当下最受关注的TMB、ITH、HRD和新抗原等等。除学习临床应用,还会了解她们从提出到走向临床实践再到写入指南的历程。
目前最常见的各类靶向TKI药物和免疫治疗以及ADC等药物,也会按照生物标志物类似的方法推进。
关注临床以外,我们也应该关注肿瘤相关的各种关键基础生物学问题。对于这些内容,我将依据最新版的Cancer Hallmarks 来逐一和你一起学习交流。
国内外肿瘤精准治疗头部公司及产品梳理
了解产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关注国内外最头部的那些公司和 startup 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和打算做什么。
我大致梳理了以下这些公司,也欢迎你和我一起完善补充(每一封邮件你都可以直接回复)。
国内肿瘤NGS检测相关公司
Burning Rock Biotech, Genetron Health, Geneplus, 3D Medicines, OrigiMed, Genecast, YuceBio, Haplox, GenomiCare, WuXiNextCODE, Singlera Genomics, GenomiCare, ChosenMed, Genetron Health
国外肿瘤NGS检测相关公司
Foundation Medicine, GRAIL, Myriad Genetics , Natera , Inivata , AnchorDx , Exact Sciences Corporation , Freenome , Guardant Health, Thrive Earlier Detection , Veracyte , Invitae ,Oncocyte
国内创新药企
Hengrui Pharmaceuticals , Betta Pharmaceuticals , Suzhou Alphamab Co , Adagene ,CStone Pharmaceuticals , Legend Biotech , Zai Lab , Henlius Biotech , Junshi Biosciences , Hutchison MediPharma , Innovent Biologics , BeiGene
国外药企
Abbvie ,pfizer ,novartis ,roche ,Bristol Myers Squibb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sanofi ,AstraZeneca ,Takeda ,Merck & Co ,Daiichi Sankyo ,Glaxo Smith Kline, Blueprint Medicines
未来,我会逐一梳理这些头部/创新公司的产品线和药品研发管线,这部分内容似乎尤其适合入行初期的打工人和有意进入这个行业临近毕业的学生读者。
国内外肿瘤精准治疗知名机构/医院梳理
类比于打工人关注行业头部公司。作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来说,了解最新学术研究方向和热点,也可以关注领域内国内外科研实力雄厚的知名机构和医院。
比如 MSKCC、Dana-Farber 和国内知名高校及各大附属医院。通过医院进而找到领域内的大牛PI,万一你有机会还去做做博后读读博士呢?
个人学习方法和工具介绍
除了以上4个生物医药肿瘤领域相关模块,调查问卷里大家自由填写感兴趣的话题,很多都指向了我个人的学习工作方法、习惯和工具。
人们常说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把钱掏出来;二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我比较有自知之明地想先从第一点尝试,但不少小伙伴似乎也不介意同时涉足第二点 :)
尽量不好为人师的同时争取授业解惑,普遍需求就要得到回应。因此在具体信息和知识分享外,我也会穿插着详细介绍我的个人学习方法和工具,比如读文献读书的方法工具等等。
其实今天这篇推送,一方面是向你做一次内容更新计划详细汇报,同时也是总结分享,一个行业新人能从哪些角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让这份内容发挥更大价值
已经马上3000字(说好的每期2000字左右呢),在本周plus推送最后,我想聊一下最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份内容发挥更大的价值。
答案很简单:交流和互动。
有一句话我反复和很多人说:如果你认为我写的东西有一点点价值,那也请你告诉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吧。